<noframes id="zttxp">

    <address id="zttxp"></address>
    <form id="zttxp"></form>
    <noframes id="zttxp"><address id="zttxp"><th id="zttxp"></th></address>

    <noframes id="zttxp"><address id="zttxp"></address>
    <address id="zttxp"><address id="zttxp"></address></address>

    您當前的位置 : 中國甘肅網 >> 文化旅游 >> 省內游

    【大河奔騰看甘肅】紅古區 守護兩河保安瀾

    22-09-22 10:08 來源:中國甘肅網-甘肅日報 編輯:劉姍

      原標題:【大河奔騰看甘肅】

      紅古區 守護兩河保安瀾

      新甘肅·甘肅日報記者 薛硯

      南北兩河歸一流,岸擁蒹葭秋復秋。站在位于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上海石村的一處觀景臺上,記者極目眺望,看到的正是湟水河與大通河兩河匯聚的奇景。

      陽光照射下,水面波光粼粼,兩岸護坡綠化帶郁郁蔥蔥,淺灘上的蘆葦長勢正好,大片的白色波斯菊在微風下搖曳生姿,形成了一道河岸魅力風情線。

      一脈“牽”青海省民和縣,一脈“牽”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,湟水河與大通河不僅承載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的重要生態功能,更是蘭西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建設的重要生態安全基礎。

      記者在現場注意到,兩河交匯之后形成的水流,不斷沖擊著一側河岸。

      “兩河交匯產生的巨大沖擊力,導致這個彎道的水土流失逐漸嚴重,如果不及時治理修復,還會進一步影響整條河流的行洪安全。”紅古區水務局副局長楊剛介紹說。

      今年以來,紅古區重點組織實施湟水—大通河交匯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,深入開展生態基底的修復,保障兩河防洪安全。

      可以看到,新建的河岸護坡已經全部覆蓋了格賓石籠。這種生態石籠網結構牢固,有著超高耐腐蝕性,使用壽命長,可以有效加固河岸、防洪導流。

      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,紅古區堅持把源頭治理作為第一重點,把環境改善作為第一保障。

      紅古區堅持源頭嚴控、過程嚴管、后果嚴懲,持續加強轄區涉水企業的監管,轄區6家重點企業均實現了排放在線實時監測,方大炭素、蘭州鋁業等企業廢水實現循環利用,極大減少了廢水排放量。

      今年1月,經過提標改造的窯街、海石灣污水處理廠,實現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一級A排放標準。

      來到海石灣污水處理廠監控中心,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,污水從進水到出水的每道工序都得到實時監控和數據記錄。

      “這些數據與生態環境部門實時共享,每個環節、每個時段、每個部門都有記錄。”紅古區供排水服務中心主任孫建海說,“今年汛期的暴雨給污水處理帶來不小的挑戰,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、有機物含量高,我們加強應急處理措施,調整設備,加強數據監測,確保安全穩定運行,水質達標。”

      為保一脈碧水,紅古區強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,對425個排污口進行“查測溯治”。開展了湟水河、大通河沿河砂廠的清理整治,取締違法違規砂廠13家。對2個縣級水源地和2個鄉鎮水源地開展了規范化建設,定期開展巡查檢查,發現問題及時整改。

      伴隨著湟水河流域治理項目的實施,紅古區對沿河23條支溝污染物進行全面清理,興建了6座尾菜填埋場,最大限度減少了農村面源污染。

      為厚植生態底色,紅古區強力推進生態環境修復治理,狠下決心展開采煤沉陷區治理,花大力氣實施了以煤廠關停、土地平整、生態綠化為主要內容的窯街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項目,對大砂村、灘子村實施整體搬遷,騰退搬遷企業12家,完成生態綠化2000多畝,窯街舊城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為湟水河大通河紅古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      根據監測數據顯示,湟水河水質由“十二五”末的Ⅳ類達到“十三五”末的Ⅲ類標準。大通河水質由“十二五”末的Ⅲ類達到“十三五”末的Ⅱ類標準。紅古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%,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%,實現了“一河凈水向東流”。

      眾人齊心,其利斷金。

      紅古區堅持左右岸、上下游協同治理,與青海省民和縣簽訂了跨界污染聯防聯控協議,每年聯合開展水質監測,做到信息互通、聯合防治。與蘭州市永登縣及臨夏州永靖縣建立了常態化溝通機制,及時協商解決流域水污染問題,建立健全更廣范圍的聯防聯控、應急預警機制,確保湟水河大通河紅古段水質安全。

      紅古區在全面抓好污染治理、生態修復的同時,努力確保生態建設成果惠及于民。如今,兩河交匯段,一條4公里的生態慢行步道綿延縱長,漫步其中,一側綠樹掩映,灌木叢生,鮮花盛開,一側大河奔騰,滔滔向東。

      “這里距紅古區中心不超過10分鐘路程,在保留現有林地、果樹、農田的基礎上,我們希望為兩岸群眾建設一條水凈、岸綠、景美的濱河綠廊。”楊剛說,“我們還將利用好大通河沿河的濕地資源,打造魅力濱水空間,供群眾休閑游玩。”

    版權聲明:凡注有稿件來源為“中國甘肅網”的稿件,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,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“中國甘肅網”。

    西北角西北角
   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
   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
   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
   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
   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
    分享到
    黄瓜视频在线看

    <noframes id="zttxp">

      <address id="zttxp"></address>
      <form id="zttxp"></form>
      <noframes id="zttxp"><address id="zttxp"><th id="zttxp"></th></address>

      <noframes id="zttxp"><address id="zttxp"></address>
      <address id="zttxp"><address id="zttxp"></address></address>